站内搜索 

当前位置:江苏教师发展研究 » 成果展示

历史201903:从“被动的人生”迈向“主动的人生”

从“被动的人生”迈向“主动的人生”

——读傅佩荣的《哲学与人生》有感

2019年3月

季芳 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

近日,阅读了傅佩荣的《哲学与人生》一书。全书从西方古代至现代的哲学、心理学、神话、中国古代儒道学说、艺术、宗教、文化等多个角度,阐释了作者对哲学与人生的理解。作为自我成长指导性的书籍,本书无疑是相当优秀的,尤其最后一章“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”,作为全书的集大成,读来令人豁然开朗,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“主动的人生”,并指引我们如何从“被动的人生”迈向“主动的人生”。

主动的人生强调自我的意志。我们从小到大、从学习到工作到生活,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操纵,自己总是被动而无奈地跟着走。这种无形的力量包括法律法规、道德标准、他人期待等等,这样的人生显然是被动的,很难成为“有意义的人生”,一旦某些无形的力量暂时消失,很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,甚至犯下弥天大错。主动的人生是从内在深刻理解为何要遵循这种“无形的力量”,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人格,把应该做某事转化为愿意做某事,把忍受某事物转化为接受某事物、享受某事物。那么如何实现这些转化?孔子如此教导颜渊:“走上人生正途是要靠自己的,难道还要靠别人吗?”即人需要主导自我意志。主导自我意志的过程是一种自我修炼,会为生命带来无限活力,也为人生带来无限希望。

比如,现今教师的事务繁多,部分教师把上课当成任务,以不积极甚至是消极的状态踏上讲台,不但会不自觉地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,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,对于自己,亦是加重了身体与心理负担,人生如何体会到快乐与圆满?如果换一种思维,在课堂上我“传道授业解惑”,学生有所得,我亦有所喜,所谓“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”,上课心情自然轻松许多;教学任务重?那么寻找切入点作为科研课题,尝试改革提高效率,让课堂永远充满新鲜感及高度的趣味,在教学相长中开发师生各自的潜能,这样的教学人生将会是多么丰富而充实啊!

主动的人生关注做事的过程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我们总会把时间分割成好几部分,一部分给工作,一部分陪家人,一部分陪孩子,还有一部分用来做家务,剩下的时间才是自己的。为了享受那剩下的自己的时间,我们常常洗碗时想着陪孩子学习,陪孩子时想着第二天的工作,工作时想着晚饭要吃什么,虽似乎是“主动”的、积极的,实际上却是匆忙的、破碎的、虚度的,并非真正的主动的人生。一心二用,不是事半功倍,而是身心俱疲。《哲学与人生》中说:“由于时间一去不回头,任何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,亦即没有‘重复’的可能性。”因而应如一行禅师在《正念的奇迹》中所述:“保持正念,活在当下,体会此刻生命的奇迹”,即关注做事的过程。这有助于改善焦躁的情绪,提高生命的质量。

洗碗时就关注洗碗,用心体会水流冲刷碗碟的过程;饮食时就关注饮食,用心体味食物在舌尖的滋味;阅读时就关注书籍,用心感悟作者独特的思想……不要让每天的生活就像应付差事一样,从我们的身边滑过,似乎没有生活过。关注过程,活在当下,将身与心处于同一情境思维中,从而体会生命的美好,接受生命的奇迹。

周国平在本书的序中说:“一个优秀哲学老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,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,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。”我们不是哲学老师,但我们都是老师,我们自当主导自我意志,把握当下,实现自我超越,并且将这种思想力传递给学生,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施加积极的影响。